血小板聚集与心血管疾病

时间:2020-06-05 15:06:41     浏览:554 

血小板聚集与心血管疾病

来自: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汪玉芳
  • 摘要:检测血小板的活性,有利于心血管疾病血栓栓塞事件的早期预防。也为临床合理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核心策略之一,在临床中运用广泛。
  • 关键词:血小板; 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报告2017》中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1]。数据显示,过去30年国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有密切关系。传统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年龄、性别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血管疾病的许多新危险因素被不断地发现和证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2】

 

血小板是血液中微小的,无细胞核的颗粒,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微小细胞碎片。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生理条件下,血小板紧靠内皮循环,但由于静息内皮细胞的抗黏特性,它们之间不形成稳定的病理性黏附。在血管受损、内皮下基质成分暴露后,血小板迅速黏附到内皮损伤部位,形成血塞,这是人体抵御出血的重要防线这是抵御人体出血的重要防线【3】

 

正常的血小板活化是体内生理性止血的关键。然而,过度的血小板活化则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病理状态下,当血管壁破裂或内皮破损时,胶原和组织因子会暴露于血液中,暴露的胶原蛋白触发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反应;暴露的组织因子启动凝血酶的产生,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形成牢固的血栓。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处,血小板不仅是血栓形成的骨架,而且脱落的栓子会诱发一系列的动脉血栓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血小板形成血栓的过程涉及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生物学特征。血小板的活化是止血或血栓形成的第一步。当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壁完整性被破坏或者粥样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膜感受到刺激,通过跨膜信号传导,触发血小板的变形、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这被称为血小板活化;这些反应可以依次出现、联合出现或者单独出现。久坐生活方式,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PCI术后均可能使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叶士勇【4】等研究发现血小板过度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的活性,有利于心血管疾病血栓栓塞事件的早期预防。也为临床合理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核心策略之一,在临床中运用广泛。高心血管事件风险患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对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抗血小板类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是服用阿司匹林,然而长期服用该药物会面临胃黏膜损伤以及增加出血的风险。作为维持健康血液循环的天然非药物解决方案,“轻络素®”的出现,给消费者改善心血管问题带来了新的选择。

 

“轻络素®”被誉为天然阿司匹林,是一种水溶性番茄浓缩物(Fruitflow ®)。英国科研机构历时10年研究、10项临床试验证实轻络素®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小板聚集,有助于血流健康”,且无副作用。它是获得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首个保健新功能认证的产品,并于2010年获得了欧洲健康食品配料展(HIE)“最佳心脏保健创新方案奖”和“最具创新配料奖”两项金奖。汤臣倍健于2016年11月17日正式宣布,与在生命科学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荷兰帝斯曼集团合作,共同开展心血管健康新功能产品的研发。此次研发合作将以“轻络素®”(Fruitflow ®)为主要方向,开发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新功能产品,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方法,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功能评价技术体系。目前汤臣倍健已投入几百万元进行相关的开发和研发,并初步建立起国内的动物试验及人体试验评价方法。

 

该新功能产品定位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及体内环境改变,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出现相对活性升高的状态,进而心血管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将从“轻络素”新功能产品中受益,并通过此类产品来更好地帮助维持心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1]马丽媛,吴亚哲,王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 , 23(1):3-5

[2]吴小平,刘放.《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9 ,24(3):327-328

[3]李佳蓓,黄岚.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175-176

[4]叶士勇,曾春来.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疾病[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3):235-236

 

 

 

声明:知料网发布的学术文章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行业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数据或宣传有关问题,请联系本网运营官(邮箱:403175523@qq.com)